关于立冬的小知识饮食上有什么注意的

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:2022-04-21 08:07

我来回答

3个回答

热心网友 时间:2022-05-08 00:12

 导语:立冬到来之后,我国的冬季也就开始了,虽然有些地区冬季迹象不是很明显,但在养生方面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了。那么,一般立冬养生小知识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呢?下面小编为您介绍2019立冬节气养生常识。
  2019立冬节气养生常识 立冬养生小知识及注意事项

立冬节气养生
  1、起居
  立冬后太阳升起较晚,落下偏早,因此要早睡晚起,保证充足睡眠。立冬后是感冒高发季节,老年人常因此引发老慢支、肺心病、心衰等疾病,尤其是对于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人来说,可能是致命的。而早睡晚起可避免寒气侵袭,预防感冒。
  2、饮食
  俗话说:“药补不如食补”。食补在立冬调养中尤为重要。立冬一到,就代表了初冬的到来,早晚温差也比较大,此时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,就必须增加体内糖、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,以产生更多的能量,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、脂肪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。
  要多吃蔬菜,适当增加动物内脏、瘦肉类、鱼类、蛋类等食品的摄入量,还可多吃鸡、甲鱼、羊肉、桂圆、木耳等食品,这些食品不但味道鲜美,而且富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及钙、磷、铁等多种营养成分,不仅能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,还能益气养血补虚,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。
  3、适当运动
  进行户外活动,可增加热量、调节新陈代谢机能,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。而运动时应注意保暖,预防感冒,一定不要穿过厚衣服,以微微汗出为宜,避免大汗淋漓,有选择地做一些慢跑、散步、打太极拳、习剑等适宜冬季锻炼的项目。
  4、调摄情志
  从“立冬”开始一直到“立春”都叫“冬三月”,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。虽然一些南方地区还不冷,但还是要顺应自然的变化,入冬以后起居调养都应该以“养藏”为主。情志方面,中医讲究入冬后,情志要恬淡安静、寡欲少求,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,利于养藏。冬季万物凋零,常会使人触景生情、郁郁寡欢,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,如跳舞、弈棋、画画、练书法、欣赏音乐等,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,振奋精神。
  立冬之后注意事项

立冬注意事项
  1、饮食增加热能为主
  从立冬开始。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,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,这样就造*体热量散失过多。因此,立冬时节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。可适当多吃瘦肉、鸡蛋、鱼类、乳类、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。
  2、少食咸
  冬季在饮食养生方面,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,多吃点苦味的食物,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,而肾主咸,心主苦。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,咸胜苦、肾水克心火。若咸味吃多了,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,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,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,以助心阳。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。正如《四时调摄笺》里所说:“冬月肾水味咸,恐水克火,故宜养心。”
  3、少食生冷,不宜燥热
  饮食调养要遵循:“秋冬养阴”“无扰乎阳”“虚者补之,寒者温之”的古训,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。元代忽思慧所著《饮膳正要》曰:“冬气寒,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。”也就是说,少食生冷,但也不宜燥热,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,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,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,如:牛羊肉、乌鸡、鲫鱼,多饮豆浆、牛奶,多吃萝卜、青菜、豆腐、木耳、银杏果等。
  4、饮食因人和地域而异
  我国幅员辽阔,地理环境各异,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,同属冬令,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;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,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,如牛、羊、狗肉等;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,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,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,如鸡、鸭、鱼类;地处高原山区,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,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、冰糖为宜。
  除此之外,还要因人而异,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,人有男女老幼之别,体(体质)有虚实寒热之辩,本着人体生长规律,中医养生原则,少年重养,中年重调,老年重保,耋耄重延。故“冬令进补”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、温补、小补、大补,万不可盲目“进补”。
  其他注意事项:
  1、多“点”水: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,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。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~3000毫升。
  2、出“点”汗: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,出点汗,这样才能强身体。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,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,汗多泄气,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。
  3、防“点”病:冬季气候寒冷,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,应留意防寒保暖,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,备好急救药品。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,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,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。

热心网友 时间:2022-05-08 01:30

农历九月二十一,立冬。这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,冬季的第一个节气。立冬之日,从厨房到病房,从男人到女人,人们议论着同一个话题:“今年冬令补,明年可打虎”、“立冬补冬,补嘴空”——立冬开始进补,以便增强体质,适应气候变化,抵御寒冬。于是,在超市、食品店和饭店里,林林总总的冬补食品展现在人们面前: 元宵:一些“老字号”食品企业在立冬当天的清晨就提前开卖元宵,除了超市之外,还有前店后厂等售卖形式。一些厂家还推出黑芝麻、麻蓉、山楂、可可等新式馅料的元宵。 汤圆:各式各样的汤圆,有常温的,有速冻的,有不同馅料的,市民可挑选自己喜欢的口味。 饺子:饺子馆、饺子楼、经营饺子的大小饭店,除了向市民供应传统馅的饺子,还有小白菜香菇、西葫芦等时鲜系列饺子,成百上千盘地销售。 立冬佛手卷:佛手形状,寓意“福寿”,馅料中特意加入白菜,则表明“立冬白菜肥”。 在厂家、商家做足冬补促销文章的同时,各地民间的冬补饮食习俗更是丰富多彩: 在北京,立冬有吃荞面的习俗。《京都风物志》说:“立冬日,或有食荞面等物,谓能益人。配上两碟现腌现吃的大白菜、萝卜或小黄瓜,加点麻油和醋一拌,吃起来十分爽口。” 在江浙地区,将立冬称为“养冬”,要吃各种营养补品。比如,立冬当天宰鸡或鸭,给家人补身体;吃猪蹄进补,甚至还有“吃前蹄补手,吃后蹄补脚”的说法。 在福建,有“立冬食蔗不会齿痛”的谚语,说的是立冬之目吃干蔗,能保护牙齿。有不少人还要在立冬这天吃炒香饭,原料多样:莲子、蘑菇、板栗、虾仁、红萝卜等,可以说是集粮、果、蔬之大成了。 在江苏苏州,有立冬吃咸肉菜饭的习俗。咸肉菜饭,用霜打后的苏州大青菜、肥瘦兼有的成肉、门米醋为原料,使用砖砌的炉灶,以稻草为燃料,烧出的成肉菜饭又香又糯。 在东北地区,立冬吃饺子。饺子有“交子之时”的意思,除夕夜吃饺子,代表新旧两年的交替;立冬吃饺子,则是秋冬季节的交替。 在基隆,又称立冬为“入冬”,这一天宰鸡鸭或买牛羊肉,加入当归、八珍等补药共炖。还有人特意在这一天买来糯米、龙眼干、糖蒸米糕吃。 从立冬开始的“冬补”,人们普遍关注,较之其他季节,参与热情有过之而无不及。有的把两洋参或高丽参切片,包入鸡肫、鸭肫,缝好合炖,让小孩子吃了长身体;出嫁的女儿给父母送去鸡、鸭、猪蹄、猪肚之类,让父母补养身体……从立冬这天开始,饮食养生成了冬季里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。 冬季是进补的好季节,这无可非议。但是,进补是有学问的,不能随便进补,也应遵循进补原则,当戒则戒: 戒乱补:首先要了解自己该不该补,该补什么,要知道自己属于哪种体质,哪里需补。一般来说,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,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。但具体到个人,又有气虚、血虚、阴虚、阳虚、气血阴阳共虚等不同,所以要认真分析,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判定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,不犯虚实之戒。 戒腻:对于身体状况不太好,脾胃消化不良的人来说,冬季进补不要过于油腻,以易于消化为准。 戒偏:进补时应顾及气血阴阳,不可一味偏补,防止过偏反而引发其他疾病。 戒依赖补药:光靠补药养生不是好办法,应注意饮食调整,适当的运动锻炼,多用大脑,避邪就静。 戒不适宜的进补:患有感冒、便秘或睡眠不足、心情不佳时,应慎重进补,最好是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进补。 立冬之后,天气由寒转冷,气温经常处于0℃以下,忽冷忽热,变化无常,极易引发感冒。立冬又是支气管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鼻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期和加重期。今年的冬补,更应提高科学性,避免盲目性,遵循“秋冬养阴”、“养肾防寒”的原则,饮食养生以补气填精、增加热量为主。 冬补面面观,应注意从饮食养生的传统经验中受益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认为,立冬的三个候为:“始候水始冰;次候地始冰;末候雉*水为唇。”意思是说,立冬过后,水已经能结成冰;五日后,土地也开始封冻;再过五日,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,而在海边却可看到外壳与野鸡的颜色及条纹相似的大蛤。根据“水始冰候”的气候变化,营养专家制定出“水始冰候养生食谱。

热心网友 时间:2022-05-08 03:05

从立冬开始。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,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,这样就造*体热量散失过多。因此,立冬时节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。可适当多吃瘦肉、鸡蛋、鱼类、乳类、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。
蔬菜方面应该多吃白菜,胡萝卜,茄子,土豆,芋头空心菜等。要吃应季的蔬菜,尽量少吃不当季的蔬菜。
声明: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,旨在传播知识,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
E-MAIL:11247931@qq.com
Top